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民互动 > 建议提案
武冈市第六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028号提案
  • 来源:武冈市
  • 作者:武冈市
  • 更新时间: 2024-02-20 16:27
来源:武冈市 更新时间: 2024-02-20 16:27
作者:武冈市

内容:

卫生健康事关民生,事关生命健康安全。没有全民的健康,就没有全面的小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正确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近年来,委、政府高度重视卫生健康工作,实施“健康武冈”行动,建成标准化村卫生室299个、改造乡镇卫生院14个,深入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建设,大力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程,老百姓获得了更多的医改红利、最大的医疗实惠。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政府领导带头示范,全力解决医疗卫生工作困难和问题,在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各级各部门尤其是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和社区工作人员在抗击疫情斗争一线主动担当作为,积极抗击疫情,有效地维护了全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同时在疫情刚爆发时积极支援武汉,取得了宝贵的经验,实现了武冈新冠肺炎疫情0感染。在肯定成效的同时,也要看到我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离人民群众需求还有一定差距,人才培养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存在的突出问题

专业人才十分紧缺。每千人口卫生人员数、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和护士数相对偏低,远远达不到国家的比例要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中高级职称人员少。感染科、重症科、呼吸科、康复科、急诊科、妇科、儿科等专科建设相对滞后,缺乏高、精、尖专业技术人才和学科带头人。中医药人才普遍缺乏,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不充分。基层医疗机构缺乏一批敢担当、懂业务、善管理、会协调的优秀书记、院长队伍。基层医疗机构基础薄弱,条件艰苦,工资福利待遇较差,人才引进难、留不住。乡镇卫生院人员结构不合理,医生、执业护士较少,服务功能不全,缺病理、检验、影像等功能专业人才,影响乡镇卫生院服务功能的发挥。村医队伍不稳定,普遍学历较低,年龄偏大,待遇偏低,加上健康扶贫工作任务重,工作压力大,导致基层卫生公共服务质量不高。人才培养和科研经费不足,基本由基层医疗机构自行解决,难以满足人才培养和科研需要。

、建议

专业人才关键要“内培外联”。抓好基层医疗卫生事业根本在人才。有时一个好的人才可以带动一个科室,带活一个学科,解决一个方面的医疗问题,一个好院长就是一所好医院。就当前而言,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最大限度团结和凝聚医疗卫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一要大力实施“名优医疗骨干培养工程”。实施“名院长培养工程”“名科室主任培训工程”“名医生成长工程”“乡镇全科医生培养工程”“村骨干医生培养工程”,有计划地培养一批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名科室主任”“名学科带头人”“名专业医疗项目”“乡镇全科医生”和“村骨干医生”,充分发挥其优势和带动作用。要采取超常规措施,引进、培养、培训、轮训和委培一批基层急需、实用的“高专尖缺”的医疗技术人才,特别是要抓实本土骨干人才的培养、培训、进修和学习,形成人才梯队。针对乡镇卫生院重点培养优秀院长、专科医生。针对村医重点加大基层医疗的常规化培训和基本公共服务培训,提升村医的医疗能力和素质。加强与市二级以上医院开展“联合办特色专业”“联合办特色学科”,建立县乡一体化的“医联体”,实行“乡人县管”的人员编制管理模式,即人员编制统一核定到县市级医疗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作为县市级医疗卫生机构的派出机构,人财物统一由县组医疗卫生机构管理,轮流派医疗服务团队到各乡镇卫生机构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指导培训乡镇卫生机构人员。从而解决卫技人员下不去、留不住,乡镇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上不来的问题。要广泛实施“远程诊疗推广应用行动”。充分利用大数据管理手段,大力推广应用远程诊疗,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乡镇卫生院要加大市医院与乡镇卫生院远程诊疗信息化平台运用,明确一批市专科、专家和专业项目上信息平台,开发实施远程会诊、远程门诊、远程病例讨论等基础项目和远程病理诊断、远程医学影像诊断、远程监护等新项目,随时让基层老百姓得到“高精尖”技术诊疗,尽量减少患者在乡镇与市之间奔波之苦,提升乡镇卫生院对疑难危重病人的救治能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管:武冈市人民政府   
主办:武冈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武冈市人民政府信息中心   联系方式:0739-4228019   网站地图
湘ICP备13005897号   公安备案编号:湘公网安备43058102000008号   网站标识码:4305810010
|
12345-5
武冈市市民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