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福地武冈 > 武冈概况 > 武冈名人
武冈历史人物--邓辅纶

最后更新:2005-01-07 


  邓辅纶(1828--1893),字弥之,清武冈州南乡大甸湾(今大甸乡大甸村)人(邓仁�之于)。3岁入州学,15岁补廪生,后就读长沙城南书院,与王�运、邓绎、李篁仙、龙汝霖结"兰陵词社',时人誉为"湘中五子"。左宗棠独叹邓为异材。道光二十九年(1849)拔贡。咸丰元年(1851)入京会试,列恩科副榜,叙用内阁中书。居京期间,常与湘籍仕宦文人相过往,以诗酒会友,倡创“潮湘诗派”。
  邓自爱“生小好奇服,撷佩都粱山”。他在京任低级文职不能迅速酬志,时值太平天国在广西起义,席卷江南,湖南、江西硝烟弥漫,他认为正是实现夙愿的大好机遇,于是告假还乡,招兵筹饷,组成宝庆志同军100余人,自为境领,开赶江西南昌,助父邓仁�守城,数次缒城突袭太平军,稍立战功,应邀出席曾国藩举行的宴会。邓见席陈苹果,借物即席赋诗,当众座讽挂名翰林出任省学政糜兆纶:
  珍树亭亭出帝罐,上林佳实有光辉。
  金盘自拜穹霄露,冰窖犹深酷暑威。
  南土移来香渐减,北船乱后到应稀。
  逐臣最病文园渴,不及芳菲荐省围。
  廉学政听后耿耿于怀。咸丰六年(1856)三月,曾国藩命邓辅纶、林恩源率领宝庆志同军和江军3000余人马收复抚州,与太平天国石达开部展开激烈争夺战,相持100余天,历大小战役30余次,最后在崇宜战役中全军覆灭。林恩源战死,邓辅纶虎口逃生。廉兆纶奏禀弹劾,邓被革军籍。邓负冤前往杭州谒见左宗棠,授浙江道候补道员,留任督府幕僚,驻杭州。咸丰十一年(1861),太平军攻克杭州,巡抚王有龄丧生,邓侨装出城,徒步乞食回乡,百感交集,作《君山断松歌》:
  神龙无首亦无尾,眼中突兀乃如此;
  无数凡才蔽日生,此松甘作负霜死;
  一夜沦波回洞庭,鳞甲皆作风霆呜;
  拔地欲与较蟠争,失水忽啄泥沙横;
  错立东轩岂天意,尺寻尚具干霄气;
  不辞剪伐皮骨干,但惜虚摧栋梁器;
  文章胜有豹皮存,腻理宛转云雷文;
  谁言半萎沟中断,犹许浮槎问九阉。
还乡后闭门读书,攻陶诗,拟晋"竹林七贤',千锤百炼,立新意,树湘风,自成一家。清光绪元年(1875),邓出席欢送知州张宪和的酒宴,酒酣意兴,即席赋《述德抒怀一百韵》,诗中有"收营两宫养,终鉴阿房焚","天地再崩坼,日月重光新"等句,被人告发"反清",以"文字狱"传讯长沙,经权贵斡旋,友人保释,从宽赦罪。邓在《和庚戌岁九月中午西田获早稻》一诗中记下了这场事关生死的教训:"人生勿识字,识字多忧端"。从此横心断却仕途,决心从事教育工作,培育人才,先后执教于观澜、峡江、新宁、东洲、鹤山等书院,任山长于武冈希贤精舍、南京金陵书院。教书数十年,桃李遍天下,成才者不乏其人。邓在业余潜心诗歌创作,抒情言志,其诗风忧愤,结构严谨,下笔渊鹤,出语自然,游鱼含钓,兰苕荟萃,其诗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和浓郁的乡土气息,是近代"湖湘派"大家。录代表作《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可观其风格:
  吾乡有桃源,绝境思一践。
  辟谷非有术,躬耕正未晚。
  闻鸡起饭牛,辨色淡以缅。
  晨气清我心,但觉物情善。
  空翠出寒云,秀色令人远。
  曳杖度前溪,律饲遂还返。
  此静亦偶然,自晒为人浅。

  古人耕且读,所患岂在贫?
  过逸恐不堪,四体宜长勤。
  努力服田踌,挈壹劳吾人。
  连轩影一碧,风露吹衣新。
  今年幸有秋,得饱且共欣。
  盘藤塞古径,颓梁欹微津。
  农隙各归休,棺讴起东邻。
  道遥怀葛天,粒我思先民。
  著有《白香亭诗集》、《白香亭文集》等书。清光绪十九年(1893)病逝金陵书院。武冈社会贤达及其各地门人在法相岩建"二邓先生祠",周调阳创办"二邓先生幼儿园"以志纪念。近代研究邓诗的人越来越多,名声大扬,邓辅纶的名字被录入《中国人名大辞典》(商务印书馆版)、《中国人物大辞典》、《中国历代人名辞典》;邓的诗篇收入《中国文学史》、《中国近代文学大系》、《清稗类钞选》等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管:武冈市人民政府   
主办:武冈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武冈市人民政府信息中心   联系方式:0739-4228019   网站地图
湘ICP备13005897号   公安备案编号:湘公网安备43058102000008号   网站标识码:4305810010
|
12345-5
武冈市市民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