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冈市实施创新提升行动工作方案
为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抢占产业、技术、平台、人才制高点,根据《湖南省实施“八大行动”总体方案》和《邵阳市实施“八大行动”总体方案》中实施创新提升行动工作方案,结合武冈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努力实施科创项目、建设科创平台、突破关键技术,转化高价值科技成果。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12%以上,争取突破关键核心技术1项,净增高新技术企业8家以上,新增高价值发明专利2件以上,技术合同交易成交额增长15%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2%以上。
二、工作任务
(一)创新攻关赋能工程
1.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实施技术攻关项目。力争在装备制造、新型显示、现代农业等领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培育具有重要推广价值的农业新品种1个以上、林业新品种1个以上。(市农业农村局、市林业局牵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市财政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2.突出知识产权创造。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支撑体系、市级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新增有效发明专利15件以上,完成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登记金额500万元,促进高价值专利创造和高效转化运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牵头)
3.加大研发经费投入。落实《邵阳市“十四五”加大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行动计划》《打造“三个高地”促进邵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12%以上,有研发活动的规模工业企业占比50%以上。(市科工信局牵头,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创新平台提升工程
聚焦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科创功能平台联动发展,推动创新平台提质升级,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科技创新平台集聚地。培育建设国、省、市三级创新平台。努力建设创新平台库,构建平台共建、技术共研、资源共享产学研合作体系,支持骨干龙头企业牵头组 建创新联合体。力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实现破零。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创平台2家(发改口1家、科工信口1家),优先支持具备条件的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升级为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培育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1家以上(科工信局)。落实新型研发机构法人资格灵活注册、合同管理个性化、管理现代化、投资主体多元化等市场化运营机制,大力推进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培育申报省级新型研发机构。(科工信局、发改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创新人才强基工程
1.培养造就高层次科技人才。贯彻《邵阳市“十四五”期间人才发展规划》,抢抓省“芙蓉计划”、“三尖”创新人才工程、科技赋能文化产业创新等人才项目。争取引进省级人才、创新团队1个,培育市级以上创新创业领军人才1名,引进培养博士人才。(市组织部人才办牵头、市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卫健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2.引育急需紧缺科技人才。汇聚市人才发展大会、全球商大会、院士产业园等人才资源,推进“湘智回归”、“校友回归”,大力吸引武冈籍院士等高等级人才和优秀校友参与武冈建设。建设开放型现代产业学院,培育本土应用人才。在粮食、蔬果、水产、畜禽等重点领域培养本土实用型技术人才。选派三区人才15名、市级科技特派员80名以上,组织实施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促进行动。(市科技和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科协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成果转化增效工程
1.培育壮大创新主体。积极参加省、市创新创业大赛,培育壮大科技型企业,净增高新技术企业8家,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以上,新增国家级专精新特“小巨人”企业1家以上,新增省级单项冠军企业(产品)1个以上。450家企业上云、40家企业上平台。(市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牵头,经开区、市财政局、中国移动武冈分公司、中国联通武冈分公司、中国电信武冈分公司等按职责分工负责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2.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合同成交额30亿元以上。深化科技金融服务,力争发放知识价值信用贷款5000万元以上培育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省级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和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市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牵头,市发展和改革局、市财政局、市政府金融办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创新生态优化工程
深化科技改革。落实“都梁人才卡”政策,推行外籍高端人才和专业人才“一卡通”制度,激发科研人员和主体创新活力。推动“都梁工匠”铸造行动,鼓励校地、校企深度合作,培养更多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大国工匠。(市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牵头,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卫健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