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冈市实施“八大行动”总体方案
为全面贯彻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省人民政府决策部署,推动武冈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根据《湖南省实施“八大行动”总体方案》,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主要目标
——产业培育加力提速。产业规模稳步扩大,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3.6%,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持续提升。质量效益不断改善,数字经济增长15%以上。
——创新动能持续提升。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区域科技创新高地迈上新台阶。做好“科技贷”金融服务,推动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1.8%,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家以上,发明专利数增长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15%以上。完成技术贸易额10亿元,引进更多创新人才,形成一批高价值转化成果。
——需求潜力有效激发。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以上。充分发挥好投资对稳定经济增长、优化供给结构、促进产业升级的关键作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以上。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培育外贸进出口实绩企业2家以上,力争外贸进出口增长15%以上。
——改革攻坚实现突破。坚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力争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国企改革、园区管理体制改革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标志性成效,有效降低制度性交易、物流、税费、融资、用能等综合成本,坚决破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行为,加快形成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
环境。
——市场活力不断增强。经营主体结构更加优化,各类优质经营主体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力争全年新增十亿级企业1家、十亿级项目3个,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3家。到2024年末,实现经营主体达42156户,其中企业达到8676户。
——区域发展更趋协调。把握纳入全省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试点发展机遇,瞄准建设邵阳市西部生态圈中心城市目标,增强承载能力,提升功能品质,努力建设人民城市。城乡区域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和优势、互补性进一步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城镇化率提升1.5%以上。
——安全底线守稳守牢。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武冈、法治武冈、美丽武冈,安全生产“三坚决两确保”目标得到实现,地方债务风险得到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案件依法稳妥处置,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加快构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重污染天气同比下降,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民生保障更加可感。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高质量完成省、邵、市三级民生实事,抓牢就业最大民生工程,持续狠抓教育、养老、医疗、住房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领域保障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力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二、重点任务
(一)大力实施产业培塑行动,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将稳定传统优势产业和培育新兴产业结合起来,深入开展产业发展“百十亿”行动。推动电子机械智能制造业强链补链,加快永锐电子股改上市进程,完成高科塑化数字化改造,确保启诚丰电子竣工投产,新增智能制造企业2家。坚持市场导向,支持百威啤酒提产扩销,积极融入百亿湘酒优势产区。久久为功打造全国食品工业强市,引进社会资本建设豆制品加工产业园二期,积极发展预制菜产业,加快推进香香嘴面业项目建设,打造特色食品产业示范门店10个,推动食品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税收增速超过全市增速5个百分点以上,总产值超过55亿元,税收超过5000万元,将特色食品加工业培育成省级产业集群。
(二)大力实施创新提升行动,加快推进五大科创工程。抢占产业、技术、平台、人才制高点,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布局技术攻关项目,健全“揭榜挂帅”机制,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实施科技赋能文化产业创新工程,加快知识产权“五强”建设,促进高价值专利创造和高效转化运用。加大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以更大力度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推动应用基础研究不断发展。抢抓邵阳建设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邵阳区域分中心机遇,聚焦武冈产业优势特色和未来发展需求、开展产学研用一体化协同攻关,促进区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实现优势互补。布局一批科创平台,构建平台共建、技术共研、资源共享产学研合作体系,实施数智赋能产业行动。落实都梁人才行动计划,兑现各级人才支持政策,引育留用各类科技人才。坚持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落实研发奖补、平台建设、科技型企业支持政策,培育壮大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单项冠军企业。激活科技金融活水,扩大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支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落实科技人才评价机制,推进协同创新,持续深化校地、校企深度合作,推动科技成果在武转移转化。
(三)大力实施激发需求行动,持续增强经济发展动能。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投资的关键作用、进出口的支撑作用。完善促消费工作机制,定期组织会商,精准出台政策。依托百姓广场商圈、同保楼,加快发展城市夜经济。加快建成红星美凯龙、建材产业园、中翔商业城,提质改造农贸、五金、汽配等传统市场,举办汽车、家电、农副产品等系列促销活动,培育区域消费中心。办好“云山·啤酒卤菜节”,打造以啤酒、卤菜为核心的夜经济品牌。大力发展数字、绿色、健康消费,积极培育文娱、赛事等新的消费增长点。深入实施“湘商回归”工程,对重大招商项目实行“一事一议、一企一策、特事特办”。并压实经开区、市直单位和乡镇(街道)招商主体责任,确保全年新引进重点项目20个以上,引进“三类500强”企业1家以上,实际到位内资增长10%以上。借力中非经贸博览会、广交会、进博会等知名展会,推进跨境电商发展,积极开拓以东盟为重点的国外市场,鼓励支持智能制造、新型建材、服饰、特色食品等产品走向世界。深化区域交流合作,加快推进新新高速、赧水水运码头建设,建成机场连接线和通用航空基地,拓展对外开放新通道。
(四)大力实施改革攻坚行动,持续推动重点领域改革。加快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抓好招商引资领域突出问题整治。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财源建设提质行动,聚焦七大重点产业链,加快构建富有武冈国资特色和优势的产业体系。加强财政绩效管理和财税征管改革创新,实行财政投入与企业税收贡献挂钩制度。落实投融资、金融、国有“三资”等重点改革任务,大力推进国有资产与接待后勤体制“四合一”改革。优化园区运行机制,抓实园区赋权落地,开展园区项目优惠政策清理、审计,建设更加高效、更有效益的“五好”园区。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实施历史遗留问题处置专项行动,优化升级营商环境“110”平台,开展拖欠民营企业账款专项清理,推进政务失信惩戒、“首违不罚”柔性执法。加强统筹协调,持续完善优化营商环境和推进评价工作的政策措施。综合运用政策、金融、服务等多种手段,降低制度性交易、物流、税费、融资、用能、用工等方面成本。全面清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规定,清理规范地方招商引资中的恶性竞争行为,实行优惠政策审慎承诺和刚性兑现,切实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深入推进民营经济“六个一”行动,在落实市场准入、要素获取、权益保护等方面落实一批标志性举措。纵深推动综合行政执法规范性改革,构建起行为规范、保障有力、监督到位、协调一致的综合行政执法机制,保障社会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五)大力实施主体强身行动,持续增强市场发展活力。实施“新增规模工业企业”行动、企业上市“金芙蓉”跃升行动以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倍增工程。继续加大企业梯度培育力度,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提供上市辅导、投融资等专业服务,着力促进“个转企、小升规”,不断扩大市场份额。支持科技型领军企业更多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开展企业标准“领跑者”活动,不断抢占技术、平台、人才、标准等制高点。坚持“链主、链长、链生态”协同发展,围绕高端制造业等重点产业链,明确需招引的重点企业、打造的主要产品、推进的重点项目,形成上下配套、主配协同、集聚发展的良好生态。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精准对接市场融资需求,加大金融投放和减费让利力度。常态长效开展“三送三解三优”行动。落实国家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持续优化“政策找人”工作机制,提高税费优惠政策落实的针对性、精准性,确保政策红利直达快享。持续推进湘商回归和返乡创业。
(六)大力实施区域共进行动,持续优化生产力布局。推进“一园一山一镇一城一基地一中心”融合发展,做好赋能文章、增强辐射能力。培育壮大县域主导产业,推动县域经济争先进位,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畅通人口、资源、环境等要素循环,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纵深推进城乡规划、建设、教育、医疗、养老、供水、客运、治理、人才等九个一体化发展。落实促进房地产健康发展系列措施,统筹做好“保交楼”和商品房存量化解工作,扭转房地产行业下行态势。全面放宽城区户籍限制,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在城区落户。推进农民工和转移人口依法全面参保,平等享受城镇职工同等社会保险待遇。实施末端管网延伸、老旧管网改造、信息化建设等十大工程,推动城乡供水一体化提质升级。加快农村客货邮发展,推动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
(七)大力实施安全守底行动,持续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守牢安全生产底线。坚持以社会治理重点工作为抓手,从严落实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统筹抓好森林防火、防汛抗旱、城镇燃气、工贸企业、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食品药品、工业产品等领域安全,持续开展非法采矿专项整治,坚决遏制安全事故发生。加快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优化市乡村三级应急队伍,实施综合应急和消防救援能力提升项目,切实增强综合应急处置能力。合理控制政府性投资规模,积极稳妥推进隐性债务存量化解。持续抓好不良贷款清收,完成农商行增资扩股和村行吸收合并。扎实做好“保交楼”工作,严防债务、金融和房地产风险叠加、爆雷。守牢社会稳定底线。纵深推进平安武冈建设,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坚决打好禁毒、反电诈人民战争,扎实抓好“利剑护蕾”、防溺水等社会治理重点工作,依法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网络电信诈骗、性侵未成年人等犯罪行为。加强矛盾纠纷调解处理,持续开展信访问题源头治理攻坚行动。守牢生态环境底线。坚持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推进产业转型、污染防治、生态保护,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加快建设美丽武冈。
(八)大力实施民生可感行动,持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着力以办好省、邵、市三级重点民生实事为抓手,在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事关民生冷暖的关键领域持续、精准发力。建成实验三小、市第三幼儿园、辕门口幼儿园、二中徐特立体艺馆,加快民办职教集团蓝深校区、职业中专扩建项目建设。落实好稳岗就业政策,持续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和城镇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提高城乡低保、残疾人“两项补贴”、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等救助标准,用心用情关爱农村适龄及城镇低保适龄“两癌”妇女、重度困难残疾人、残疾儿童等特殊群体。落实好生育支持政策,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施老龄健康强基行动。全力实施数字政务服务提质增效便民利民工程,依托“湘易办”APP,打造一批政务服务品牌。加强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农村水源保障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和改造燃气管网,破解超期安置难题,全力提升群众生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