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冈市实施产业培塑行动工作方案
  • 来源:武冈市
  • 作者:武冈市
  • 更新时间: 2024-04-03 11:42
来源:武冈市 更新时间: 2024-04-03 11:42
作者:武冈市

根据《湖南省实施“八大行动”总体方案》(湘政办〔20241号)《邵阳市实施“八大行动”总体方案》邵市政办〔20241号)文件精神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高地建设,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结合武冈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围绕加快构建具有武冈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聚焦产业、企业、产业链、产业生态四个着力点,推动全市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全市业保持稳步增长,总体规模达到135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8.5%,制造业企业利润持续提升;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加快融合,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数字经济增长15%以上。

二、重点任务

(一)实施制造强市“六大行动”

1.产业发展“百十亿”行动

打造一批先进制造业集群。构建市级—省级—国家级产业集群梯度培育发展体系,建立金融机构、高等院校、行业协会参与的产业链“四长联动”(链长、行长、校长、会长)工作机制,加快编制产业链群“一图四库一清单”(产业链群全景图、现有企业库、拟引进企业库、在建项目库、拟建项目库、招商任务责任清单),推动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到2025年,食品加工、装备制造等七大先进制造业产业链规模工业总产值突破125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85%以上,培育省级产业集群1个。

培育壮大一批领航企业。支持优势产业“头雁领航”企业做大做强,加快产业链上下游拓展和垂直整合,增强生态主导力、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到2025年,年营业收入过亿元工业企业达到45家;年应缴税金1000万元以上企业5家。

谋划建设一批重点项目。树牢“项目为王”理念,通过产业集群壮大一批、转型升级催生一批、招商引资引进一批、创新成果转化一批、优质企业裂变一批、依靠资源建设一批重大项目。每年建设投资亿元级项目10个以上。

2.优质企业培育行动

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推进新增规模工业企业专项行动,每年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0家以上。大力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科技成果转化赋智、质量标准品牌赋值专项行动,建立专精特新企业服务团队。到2025年,规模工业企业达到130家以上,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新增10家,力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新增1家。

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围绕产业链上下游原材料、基础工艺、核心零部件、基础电子元器件、生产及检验检测设备等重点领域,成功打造质量过硬、竞争优势明显的制造业单项冠军。到2025年,打造省级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达到2家

培育智能化应用标杆企业。引导企业集成应用三维建模、系统仿真、数据采集分析等信息系统,提高企业智能化水平。到2025年,培育省级智能制造企业8个,智能制造生产线(车间)23个,智能制造工位112个。

培育“五首”产品企业。聚焦核心基础零部件、核心基础元器件、关键基础软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以及产业技术基础等瓶颈短板,推进规模工业企业创新研发全覆盖。到2025年,首台套技术设备、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高端软件、首轮次工程流片芯片、首套件基础电子元器件示范应用项目新增1个以上,实现有R&D活动的规模工业企业占比年均增长10%以上。

3.园区精明增长行动

打造制造业特色园区。围绕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目标,推动规划形态、园区业态、产业生态“三态”协同发展,形成分工明确、优势互补、高效集约的园区高质量发展格局。

推进园区“四百工程”。以园区为阵地,围绕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大力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提高项目落地率。加大政策兑现力度,助力园区企业增资扩产。园区每年新招商、新开工、新竣工(投产)总投资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各10个,新增主营业务收入5000万元以上规模工业企业10家。

提升园区质量效益。加大闲置用地和低效用地清理处置力度,提升园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健全亩均效益评价机制,促进资源要素精准化配置。到2025年,园区亩均税收达20万元以上。

4.“智赋万企”行动

培育壮大数字经济产业。以电子信息、软件服务与互联网产业为重点,支持电子信息领域骨干企业加大技术攻关和研发投入,推动电子元器件产业智能化、高端化发展,壮大数字经济产业。到2025年,数字经济规模占GDP比重35%以上。

全面提升算力支撑能力。升级骨干网、城域网,推进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平台等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到2025年,5G基站达1200个,光纤达2.5万皮长公里,机架达270架,力争建成“双千兆”全光网城市,实现4G、5G协同互补的移动网络全覆盖。

持续增强数字转型服务能力。依托通信运营商和各类创新服务平台,着力建设行业级、区域级、企业级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提升企业智能化水平。到2025年,全市“上云”企业3600家以上,“上平台”企业200家以上,实施省级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三化”重点项目20个。

加快5G场景应用。开展5G应用“扬帆”行动,在信息消费、工业互联网、智慧电力、智慧农业、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文化旅游、智慧城市、生态环保和智慧养老等重点领域开展5G典型应用场景应用。到2025年,推动6家企业通过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力争入选省级5G典型应用场景1个。

5.军民融合发展行动

大力发展军民融合产业。坚持国防优先、军为首要的鲜明导向,积极培育壮大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航空航天等军民两用产业。到2025年,相关产业的军品产值达到1.5亿元。

持续壮大“民参军”主体。对潜在“民参军”企业实行梯度培育,指导办理相关资质,组织军地供需对接,不断提高军品销售收入。到2025年,全市“民参军”企业达到2家,人均民口单位军品收入200元以上。

创建高技术转化应用产业示范基地。加大军民融合产业招商力度,加强民参军企业与省内外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推进军民科技协同创新,谋划建设高技术转化应用产业示范基地。

6.企业帮扶“纾困增效”行动

建立经济形势分析报告机制、工业运行调度机制和动态考核评价机制,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全面分析国家、省、市经济和主导行业发展趋势,及时掌握经济动态,查找短板弱项,提出对策建议,针对性出台政策,帮助企业掌握经济动向。

建立产业链专家学者研判机制。以七大先进制造业产业链为重点,分行业建立专家库,定期邀请省内外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知名企业家来交流指导,帮助解决产业链发展中遇到的瓶颈问题,为产业链发展出谋划策。每条产业链聘请1-2名国家、省内行业知名专家,长期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持续推进惠政策落实。全力推动稳经济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加强对国、省、市政策的研究对接,多渠道、多形式广泛深入宣传解读国家扎实稳住经济33条和省、邵落实国家稳住经济政策“1+8”系列措施、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26条、促进服务业领域部分困难行业恢复发展36条等系列惠企助企政策措施,帮助企业用全用足用好政策,坚持有需必应、快速响应,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产品展销会、博览会。

建立企业帮扶线上线下评价机制。开展常态长效“送政策解难题优服务”助企纾困行动,强化服务企业“四员”(政策宣传员、工作联络员、调查研究员、困难协调员)机制。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立企业“纾困增效”信息服务平台。探索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线上服务效果评价机制,为改进帮扶方式、提升服务效果提供客观科学的依据。

(二)推进科技创新“五大工程”

1.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工程

开展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食品加工、建材、特色轻工七大产业,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一批高端新产品。到2025年,实施省“100个重大科技创新攻关项目”1项以上,突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1项以上,形成新产品2个以上。

打造未来技术应用场景。聚焦先进计算与人工智能领域,加快“数字武冈”建设、智能建造及绿色低碳宜居建筑技术研发与应用、新型便民服务设施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推进武冈医疗专属云建设,在三级医院开通互联网医院。建立市级120院前急救指挥平台,打造全市医共体平台。

开展农林业突破性产品新品种研发。进行早稻常规优质稻品种提纯、选育合作及“双季稻+油菜”高产技术攻关。完成水稻小粒型不育系选育技术1项现代种业关键技术攻关。

2.创新成果高效转化工程

培育壮大科技型企业。落实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政策,加快培育“四科”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创新百强”高企,积极参加省、市级创新创业大赛。力争全市规模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的占比达到50%以上,每年净增高新技术企业8家以上。

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合作。加快推进龙头企业牵头、高校参与创建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共建产学研用科技创新共同体。到2025年,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承担实施省市联合基金项目,全市有效发明专利新增40件,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件,每年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10亿元以上。

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支撑体系。加快建设一批聚焦关键产业链的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创业孵化载体。新建1家潇湘科技要素大市场武冈工作站。加大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力度,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到2025年,力争为企业发放纯信用贷款3000万元以上,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登记金额2000万元以上。

3.创新功能区提升工程

推动高新区提档升级。依托现有园区布局建设省级高新区。到2025年底,武冈经开区争取创建省级高新区。

加速创新功能区要素资源集聚。建设一批设施先进、创新能力强的公共服务平台、企业研发中心、品牌研发机构。到2025年,园区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等新增4家。

推动农业科技园区建设。选派88名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科技特派员覆盖全市299个行政村开展服务工作。到2025年,返乡创业数达到全市外出务工经商总人数的5%。依托武冈豆制品产业园、家家康畜禽屠宰冷链物流园、铜鹅深加工产业园等项目开展武冈现代农业科技园建设工作。带动高素质农民创新创业10人,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县级示范社10个、邵阳市级示范社10个、省级示范社5个、国家级示范社1个;培育家庭农场县级示范场10个、邵阳市级示范场5个、省级示范场5个。

4.创新平台建设工程

布局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主动对接湖南科技大学,加快推进塑高科技产学研基地建设和湖南科技大学经开区专家工作站建设。高标准打造湖南农大现代种业产业园博士工作站。

持续建设企业研发平台。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特色轻工等领域布局建设一批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到2025年,创建省级以上各类创新平台3个以上。

加快新型研发机构建设。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建立一批产学研基地和专家工作站,培育认定市级新型研发机构2家,力争省级研发机构破零。

5.创新人才强基工程

加大人才引进集聚力度。建设武冈籍高层次人才信息库,支持企业以“专家特聘岗”“顾问指导”等柔性形式引进国内高层次人才和外国专家,引进院士在武冈设立工作站或实验室。到2025年,培养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团队)3名(个)以上。

加强本土应用人才培养。建立新型经营主体与湖南农大有偿定向人才培养机制,在粮食蔬果、水产畜禽等重点领域培养3名本土农业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组织实施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促进行动,推动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

提升科技人才服务水平。对产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人才或团队,采取“一事一议”方式给予重点支持和服务,对承担重大攻关任务并作出重要贡献的创新人才,按政策规定开辟人才项目、职称评审“绿色通道”。扩大科技人才类项目经费包干制实施范围,科技创新人才项目经费最高可按20%对个人生活进行补助。

(三)落实开放强市“五大举措”

1.强化招商引资

突出湘商回归和返乡创业。成立湘商回归及返乡创业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摸清各乡镇(街道)在外知名企业家、成功人士名单做好招商项目库;成立由各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任站长的湘商回归、返乡创业联络站,压实招商引资责任;到2025年,全市累计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65个以上(签约过亿元项目30个以上),湘商回归签约项目45个,湘商回湘投资新注册企业20家以上,湘商回湘投资项目实际到位资金75亿元以上。

突出产业链精准招商。围绕七大先进制造业产业链搭建数字招商一体化平台,着力引进“三类500强”企业、隐形冠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大型外资企业。到2025年,引进“三类500强”企业6家以上;签约项目65个,到位资金200亿元以上,实际利用外资600万美元以上,年均增长10%以上。全市累计新增外资企业3家以上。

突出优化营商环境。各乡镇(街道)分别建立湘商回归和返乡创业指导服务站,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指导服务。

2.提升外贸质效

支持外贸主体做优做强。鼓励企业积极参加境内外举办的经贸洽谈活动,全市组织不少于3家企业参加。到2025年,全市累计进出口总额突破8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

持续优化贸易结构。每年至少组织3次以上“武冈铜鹅”、“武冈卤菜”、“武冈豆腐”、“武冈脐橙”等特色农产品企业参加国内大型农产品经贸洽谈会、博览会、产销对接会等,促进我市农产品企业“走出去”。积极消除国际贸易技术壁垒,为企业获得各项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提供服务,促进企业提高产品信誉和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帮助外贸企业引进资源提供信息和办理进出口手续。到2025年,全市累计实现进出口实绩企业10家以上,新增实绩企业6家以上。

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企业上线外贸服务平台,引进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加强与大型电商平台合作。到2025年,引进跨境电商企业不少于2家。

3.促进市场消费

提升传统消费。聚焦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家电家居、养老育幼、学习培训等消费领域,常态化举办消费促进活动。组织陈氏金福元等企业参加中国国际食品餐饮博览会。

培育新型消费。围绕促进绿色消费、数字消费、健康消费,挖掘首店首发首秀、预制菜等消费热点,打造夜经济消费圈,加快传统消费与新型消费、服务消费创新融合。

打造消费载体。支持保利和盛堂、壹号福街积极申报湖南省智慧示范商圈;以市商务局为申报主体,积极向上级部门申报省夜经济聚集示范区。

4.加强对外经贸往来

加强与非洲对接。积极配合邵阳市落实对加纳、贝宁2个非洲友好结对国别的相关工作和举措,培育重点外贸进出口企业对非实现外贸进出口。

加强与东盟对接。积极对接泰国、老挝、越南湖南工业园,培育东盟(越南)对外投资企业不少于2家。

实现境外投资新突破。支持有比较优势的重点企业“走出去”,加强外派劳务平台建设管理工作。2025年,新增境外投资企业不少于3家。

5.建好开放平台

建设进口商品体验站。到2025年,全市建成3家进口商品乡镇社区体验店。

畅通国际贸易物流通道。争取邵阳(武冈)机场开通货运航班,对接相关物流通道。推动建立屠宰、贮藏、物流配送、市场批发、销售终端全链条的冷链配送系统;加快建设生鲜食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管:武冈市人民政府   
主办:武冈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武冈市人民政府信息中心   联系方式:0739-4228019   网站地图
湘ICP备13005897号   公安备案编号:湘公网安备43058102000008号   网站标识码:4305810010
|
12345-5
武冈市市民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