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工业和信息化领域
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实施方案
围绕我市有色、建材、电力、机械、轻纺、食品、电子、军工等重点行业,建立企业设备更新需求清单,每年推动200家以上工业企业开展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5年内推动1000家以上工业企业扩能提质增效。强化创新能力建设。聚焦工业“六基”领域,支持企业和科研院所聚焦长期困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产业基础、重大技术装备“卡脖子”难题开展攻关,强化制造业中试能力建设,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应用。鼓励和支持领军企业、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积极参与相关标准制订及修订,提升企业在国际、国家、行业标准组织的影响力。实施数智化升级。以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为主攻方向,纵深推进“智赋万企”行动,鼓励企业加快更新自动化、智能化生产装备和工序,大力开展智能工位、智能车间(生产线)、智能工厂建设,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和普及应用,推广应用智能制造设备和软件,提升企业数字化智能化生产水平。到202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推动安全绿色转型。鼓励企业采用能效达到先进水平和节能水平的用能装备,实施节能降耗改造,推动产业绿色化转型。加快石化、民爆等重点行业淘汰更新安全风险隐患大的老旧装置,促进先进适用安全应急装备在工业企业的广泛应用,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感知、监测、预警、处置和评估能力,提升行业本质安全水平。
建立优势产业、优质产品“两优”清单,“一企一策”“一品一策”重点扶持,提升企业产品供给能力。培育优质供给主体。对标国家、省大规模设备更新重点支持领域,对我市工程机械、通(专)用装备、电子信息、医疗器械等设备主机及元器件制造企业进行重点摸排,建立优势产业、优质产品清单,采取有效举措,支持骨干企业扩产扩能,小微企业加速成长,困难企业恢复生产,培育和壮大产品生产主体。提升产品供给质量。抢抓大规模设备更新换代需求升级机遇,建立优质产品清单,支持重点企业调整生产经营战略,补齐高端装备、先进适用产品等领域供给能力短板,不断推出新装备,多元拓展新产品,提升产品供给质量,抢占市场先机。强化产业协作配套。瞄准省内外重要生产设备骨干企业和供应商,组织企业主动进行对接,开展产业链供应链配套。积极对接我省大规模设备更新供需对接系列活动,争取在我市开展相关专场,组织企业参展参会,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推动更多创新技术、优质产品、先进设备服务全省、全国大市场。到2027年,全市共100家企业产品进入国、省大规模设备更新需求目录,其中2024年30家。
面向企业生产设备和工艺升级新的保障需求,加快园区基础配套能力建设。优化园区功能。科学规划和调整园区功能定位,加快环保和安全设施设备升级改造,推动邵阳经开区生物医药精细化工产业园等专业园区建设,支持湘中制药合成药厂、科瑞生物、玉新药业等医药行业老龙头企业入驻园区,培育和壮大生物医药产业链条。强化配套保障。加强工业用地储备,加快闲置土地和厂房清理力度,集中优势资源,全力满足企业设备更新用地、厂房等方面的需求,加快园区水电气供应、污水处理、通信设施等配套设施改造升级,提升园区生产要素保障能力,充分激发企业技术升级改造生产潜力。提升服务效能。以平台招商为重点,健全政策体系,完善生活配套设施,加快引进和建设一批高能级科创研发、检验检测等公共服务平台,指导企业科学精准开展设备更新工作,为企业顺利实施工艺技术改造提供人才、技术支撑,全力帮助企业解决设备更新存在的困难问题,确保取得良好成效。
建立科学有效的老旧设备循环利用体系,降低企业设备更新成本,推动设备更新顺利实施。深入挖掘应用潜能。积极对接邵阳学院、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省汽车技师学院等科研院所,支持采购企业更新后的老旧申报,充分发挥老旧设备应用潜能,为院校教学实训提供教学设备,降低院校办学成本,提升办学规模和效果。加快发展装备再制造。以鑫鹏科技为龙头,加快装备再制造产业园建设,率先培育和发展再制造产业集群。深入推进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农用机械、轨道交通、工业设备等再制造,探索在风电、光伏等新兴领域开展高端装备再制造业务。加快风电光伏、动力电池等产品设备及关键部件梯次利用。推动资源再生利用。加快雀塘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创建再生资源加工利用基地和绿色分拣中心,提升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旧电池等再生资源加工利用水平,推动雀塘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废旧设备综合利用基地,打造废旧钢铜铝资源循环利用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