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友情提示:无法访问此网页

错误码:404(ERR NAME NOT RESOLVED)

财政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刘崇斌就《湖南省财政“十三五”规划》答记者问

武冈市人民政府 http://www.wugang.gov.cn 发布日期:2017-04-03 09:48 来源:市政府办 字号: T | T 视力保护色:                                  

  :最近, 《湖南省财政“十三五”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发布。请您简要介绍下《规划》的起草情况。

   :“十三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开启实现基本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时期, 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发展动能转换、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是重塑经济空间、厚植发展优势、奋力走在中部崛起前列的关键时期。 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财政“十三五”规划意义重大。  

   一、关于规划起草的过程。 我厅对财政“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非常重视。 2015 1 月, 全省财政工作会议上就着手部署规划编制工作,成立了由郑建新厅长任组长、其他厅领导任副组长, 各处室(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规划编制领导小组,专门抽调精干力量组成规划编制起草小组。 在编制过程中,多次组织厅内各处室(单位)研究讨论, 反复征求省直单位、市县财政部门意见,专程赴北京了解财政部党组对国家财政“十三五”规划提出的最新思路, 充分吸收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并修改完善。 2016 12 19 日, 省政府第 92 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二、关于规划编制的基本遵循 一是坚持中央精神与湖南实际相结合。 财政“十三五”规划具有较强的政治性。 《规划》坚决贯彻“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密对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 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工作部署。同时, 《规划》在深刻把握、准确吃透“五大发展”新理念、“一带一部”新定位、“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新战略精神的基础上,按照“三个着力”、“四大体系”、“五大基地”的战略部署, 提出了湖南财政改革发展的新思路。 二是坚持适应新常态与引领新发展相结合。 我省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 《规划》系统分析了未来五年财政改革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从财政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财政体制机制创新取得重大突破、财政政策的引导调控功能充分体现、财政法治化水平全面提升的发展目标出发, 提出了创新引领、多力并举的战略谋划,积极引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努力开创发展新局面。 三是坚持市场决定性作用与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相结合。 注重厘清政府与市场边界, 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与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相结合。凡属市场能发挥作用的, 财税等优惠政策要逐步退出;凡属市场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 公共财政要主动补位。 四是坚持问题导向与补齐短板相结合。 坚持问题导向, 聚焦发展短板,针对县域经济、开放型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和金融服务业四大短板, 提出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实施开放崛起发展战略、发展地方金融业以及加强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解决问题的改革措施。 五是坚持全面规划与突出重点相结合。 突出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性和支柱作用, 财政既要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率先破题,又要立足为全面深化改革“铺路搭桥”, 更要作为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和主线索率先推进。同时, 紧密围绕湖南财政发展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开展针对性研究, 提出突破性办法,以点带面, 点面兼顾。 

   三、关于规划的主要框架 《规划》的结构框架,分为四个部分, 定位上从中观切入,力求既接天线又接地气; 谋篇上前略后详,重点面向未来。 第一部分讲成绩。 从服务发展、支农力度、保障民生、财税改革、财政管理五个维度, 全面总结“十二五”时期我省财政改革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效和有益经验。 第二部分讲特征。 根据“十三五”所处的国际国内外部发展改革环境, 将未来五年所处的阶段性特征归纳为财政收入增速放缓、财政支出刚性增长、财税改革任务艰巨和财政职能更加强化。 第三部分讲思路和目标。 提出未来五年财政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第四部分讲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 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融入未来五年财政发展改革的全过程, 提出通过全面深化财税改革、积极支持经济发展、着力服务“三农”发展、努力打造民生财政、切实规范财政管理等五大任务措施,全力服务全省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请问新时期财政改革发展将呈现哪些阶段性特征? 

   :“十三五”时期, 财政改革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都在发生深刻变化,需要我们准确研判新时期财政改革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第一个特征, 财政收入增速放缓。 “十三五”时期, 财政收入增速将从高速增长转变为中低速增长。 从国际环境看, 世界经济仍处于深度调整期, 复苏基础脆弱且不均衡。国际分工格局加快重构, 发达国家在更高水平上推行再工业化;新兴经济体依托成本优势, 争夺中低端制造业。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设置更高标准的贸易和投资规则, 弱化我国的贸易优势。我省外需稳定增长的困难和压力加大。 从国内环境看, 在“三期叠加”背景下, 诸多结构性矛盾导致全要素生产率降低,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 展望未来,我国经济不可能是 U 型, 更不可能是 V 型, 而是 L 型的走势。 资本边际效率不断下降,人口红利、资源红利、全球红利逐渐衰弱, “中等收入陷阱”横亘在前,生态环境已至临界点, 无法承载像过去那样高速增长,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经济社会风险不断累积。 从省内条件看, 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县域经济、开放型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和金融服务业仍是发展短板,财源结构不尽合理, 区域发展梯度落差明显,脱贫攻坚任务异常艰巨。 从发展规律看, 财政收入长期高速增长不具有可持续性。 我省财政收入要在高基数上实现高增长,难度越来越大。 财政收入本身具有随着经济减速、物价回落而增速放缓的特征。当 GDP 增速高于 10% 时, 财政收入加倍快于 GDP 增长; GDP 低于 8% 时, 财政收入增速往往较 GDP 增速低 2~3 个百分点。 因此,“十三五”期间, 我省财政收入个位数增长将成为一种常态,个别基础条件差、结构调整慢的地区甚至可能在某些年份出现增长停滞或负增长。  

   第二个特征, 财政支出刚性增长。 新时期, 财政支出刚性增长的势头不减,中长期平衡压力很大, 主要有三大增支因素: 一是稳增长支出。 为防止经济滑出合理区间, “十三五”期间中央和省里都将保持适度的财政投资规模,财政性引导资金规模也将大幅度增加, 决定了财政支出规模将继续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二是惠民生支出。 “十三五”期间, 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保障、文化体育等基本公共服务将实现全覆盖,脱贫摘帽进入最后攻坚阶段, 大批民生项目将进一步扩面提标,给财政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是促改革支出。 新一轮财政改革全面纵深推进, 不可避免产生改革成本,需要财政兜底, 以确保改革向前推进。 

   第三个特征, 财税改革任务艰巨。一是利益诉求更加分化。 财税改革直接涉及利益调整, 要凝聚社会共识、找到最大公约数难度加大。 二是推进策略更加灵活。 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 需要把握好财税改革措施出台的时机、力度和节奏,找到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与推进财税改革的最佳结合点。 三是改革任务更加多元。 财政部门不仅担负着构建现代财政制度的艰巨任务, 还承担着支持配合其他领域改革取得关键进展的责任,需要财政全面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第四个特征, 财政职能更加强化。一是财政职能的重要性得以凸显。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十三五”时期, 财政职能将深刻介入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方面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二是财政职能的边界逐步厘清。 新时期, 中央将更加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为财政通过改革厘清边界提供契机。 三是财政职能的完整性稳步增强。 一个国家的治理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预算能力。 通过完善全口径预算体系、取消挂钩机制和专款专用规定、清理整合专项等改革举措的实施,有效解决财政投入与事业发展“两张皮”、“钱等项目”、“敞口花钱”等问题, 为避免财政职能肢解提供了新机遇。 

   :请问“十三五”时期财政改革发展需要重点把握哪些关键问题? 

   :“十三五”时期, 我们应当按照中央部署和省委、省政府要求,以问题为导向, 以改革为动力,努力做好新常态下财政工作, 为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财力保障。 

   一要促进财政可持续发展。 用好国家宏观调控政策, 进一步明确财税加力增效着力点,精准发力, 做好产业扶持、企业服务、财源培植等工作。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 统筹稳增长、调结构、补短板、添后劲,确保经济稳定增长、财政持续增收。  

   二要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以改革引领财政工作, 重点推进财政收入、预算、资金管理和财政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提升财政发展质量; 在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专项资金实质性整合、政府购买服务等方面加大探索力度,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三要密切关注民生事业发展。 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财政工作始终, 努力打造民生财政,集中财力办好医疗、养老、环保、食品安全等民生大事, 特别要把扶贫攻坚作为重中之重,积极探索财政支持脱贫解困的新机制, 确保全省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 

   四要切实防范财政运行风险。 严格实行地方政府债务余额限额管理, 确保“十三五”期间全省政府债务控制在国家限额内。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存量债务化解激励约束、债务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 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底线。 

【责编:】 【撰稿:】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分享到:
相关阅读:
友情提示

友情提示:无法访问此网页

错误码:404(ERR NAME NOT RESOL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