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福地武冈 > 印象武冈 > 旅游武冈
旅游武冈

 武冈古称都梁,位于湖南省西南部,邵阳西部中心,东与新宁、邵阳县交界,北靠洞口、隆回,西接绥宁,南临城步苗族自治县,全市总面积为1549平方公里,下辖14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为84.5万,是湖南省的革命老区县(市)、武陵山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县(市)、省直管县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县(市),相继获得“中国卤菜之都”、湖南省历史文化名城、湖南省卫生城市等靓丽的名片。武冈地处湘桂黔交界之地,素有“三省通衢”、“黔巫要地”之称,国道G241、G356贯穿全境,加上洞兴(洞口-广西桂林兴安)高速、武靖(武冈-怀化靖州)高速的通车、武冈机场的通航营业,武冈的交通区位优势进一步突显。金融通讯网络完备,商贸物流辐射广泛,这里已经成为邵阳西部乃至湘、桂、黔边境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被湖南省人民政府明确定位为湘西地区次中心城市。

 武冈是一座千年古城,早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便有了先民繁衍生息的足迹。自汉高祖“令天下县邑城”开始,武冈先后封侯立郡、设府置州。到目前已经有2200多年的建城史。公元前124年,汉武帝刘彻封长沙定王之子刘遂为都梁敬侯,置都梁侯国,所以武冈旧称都梁。武冈名称由来从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水经注》里得到了答案。“县左右二冈对峙,重岨且秀,间可二里。旧传后汉伐五溪蛮,蛮保此冈,故曰武冈,县即其称焉。”意思是在古城外有一座山,战略地位非常重要。东汉时期苗民起义,朝廷派兵镇压,苗民奋起反抗,占据山头的有力地形,武力保卫山岗,故称此山为武冈。古城因武冈山而得名,沿用至今。

 武冈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相结合,繁衍出灿烂的都梁文化。战国末年,屈原流放沅湘时,就曾途经武冈辗转到汨罗江。当年屈原和渔父对话的地方,后人建了渔父亭,就在离武冈城几里的地方。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到过武冈,并将武冈载入《水经注》。西晋的陶侃(陶渊明的祖父)在武冈当过县令。陶侃在学宫前手植的双银杏,如今还有一棵。唐宋八大家中有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和王安石写过关于武冈的文章,或者在武冈题过字。还须一提的是,历史上有宋高宗和宋理宗两个皇帝都曾为武冈题过字。宋高宗有“云山七十一峰烟云变幻”的题字,宋理宗则亲笔题额“宣风雪霁”。历史上还有其他名人名家,如唐代的王昌龄,宋代的黄庭坚、文天祥,明代的袁宏道、潘应斗潘应星兄弟、王夫之,清代的左宗棠、曾国藩、郭松焘,现代和当代的艾青、厉以宁等,都留下了关于武冈的诗文或碑刻。曾当过国家最高领导人的华国锋也有“楚南胜境”的题字。这些人或在武冈做过官,或曾做客武冈,或游历过武冈。

 武冈灿烂的历史和文化,至今仍然依稀可见。武冈古城墙、文庙、青石小巷、摩崖石刻等仍保存至今。“五龙不出城”、“金头王爷”、“火把迎亲”等传说,依然脍炙人口。武冈旅游资源丰富、景区(点)日益形成特色。这里有被道教称为七十二福地之六九福地、国家4A景区的云山国家森林公园,有省级风景名胜区“法相洞天”法相岩,“湖南百景”之一的中山堂,“盖天下”之称的古城墙;有“绝似青云一支笔”的凌云塔,文天祥赞颂“都梁称伟岸”的文庙大成殿;还有始建于康熙年代,楹联荟萃的浪石古民居,纪念屈原的渔父亭和屈子庙,“湖南二十八古井”之一的“武陵春色”武陵井。除此之外,武冈还有3个具有邵阳市旅游市场品牌的3A景区(嗨花弄、同保楼、云山露营公园),有乡村旅游特色村荷塘小镇和里仁休闲度假小镇等。

 武冈不仅是人文历史丰富、自然风景独特的地方,更是一座美食之都。这里流传一句话:“铜鹅米粉血浆鸭,武冈卤菜最好呷”。武冈是有名的“卤菜之都”,武冈人喜欢卤菜,大街小巷都有卤菜摊,每家的味道都不一样。武冈卤菜历史悠久,最早可上溯到先秦,唐代时在卤汁里加入中草药,让卤菜起到保健功效。明朝时卤菜更是成为朝廷贡品,让武冈卤菜享誉天下。武冈米粉是最具代表的特色小吃,“不把米粉尝,枉说到武冈”,它粗细均匀、柔中带韧,香鲜爽口,尤其是水南桥的米粉,更是独具一格。还有铜鹅和血浆鸭,这一鹅一鸭,做法截然不同,代表了武冈饮食的特点:用料讲究,做法独特。不是本地鸭和铜鹅不行,有鸭有鹅不懂做法也不行,所以到了武冈,一定要尝尝地道的铜鹅和血浆鸭。

 千年武冈,铸造了昨日的辉煌,修炼成今日的瑰丽,孕育着明天的灿烂。

 武冈人民诚挚欢迎您的光临

主管:武冈市人民政府   
主办:武冈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武冈市人民政府信息中心   联系方式:0739-4228019   网站地图
湘ICP备13005897号   公安备案编号:湘公网安备43058102000008号   网站标识码:4305810010
|
12345-5
武冈市市民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