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福地武冈 > 武冈概况 > 武冈名人
武冈历史人物--龙世辉

  龙世辉(1925--1991),侗族,武冈市城人。少时受过严格的家庭教育,先后在武陵镇小  学、自治小学、县立简易乡村师范、洞庭中学、云山中学和邵阳省立六中就学,黄埔军校第19期生,后负笈北上,考入北京辅仁大学中文系。1952年从该校毕业后,以优异成绩选拔进入中央文学研究所深造,成为第一期第二班学员、在萧殷、张天冀、陈涌等文艺界前辈的指导下,研究文学理论,开始文学创作。
  1952年底,到人民出版社做编辑工作。先后编辑萧军的《五月的矿工》、《瞿秋白文集》、欧阳山的《三家巷》和《苦斗》等小说;同时创作小说、散文《不服气不行》、《"第一"和"零"》、《难忘的一天》和《论哭的艺术》等10篇,发表《及其作者》、《读苏联中篇小说》、《做一个社会主义的"全人"》等文学评论38篇。1953年9月,龙世辉负责对已经出版多年的茅盾的《子夜》,做修改错别字和标点符号等工作。《子夜》于1954年再版时,总计修订620余处。龙世辉在审编《青春之歌》和《林海雪原》初稿时花费几个月时间,夜以继日地为初稿润色、加工,作了数万字的修改,倾注了大量心血。《林海雪原》再版时又帮助修改120多处。鲁迅文学院李一信仔细研究了这部小说后,感慨地说:"没有龙世辉这样第一流的编辑,也就不会有《林海雪原》。"
  "文化大革命"中,文学编辑出版工作处于瘫痪状态,龙世辉被调到北京大学语言学院任教,业余时间关门读书,掇笔耕耘。
  粉碎“四人帮”以后,龙世辉回人民文学出版社工作。回社后着手编辑《历史的回声》,担任当代文学编辑室小说南方组副组长,编审了《代价》、《将军吟》等新时期代表性作品。1979年5月他创作短篇小说《小柳》、《老少对弈》以及《大石头和小石头》、《小草・柳树和杨树》、《鼻子和嘴的争斗》、《四个好朋友》、《鹰》等五则寓言。五则寓言由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为其配音,广播一年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1980年5月,龙世辉在中国作家协会文学研究所结识学员古华。古华将《遥远的山镇》初稿交他。他将古华的稿件交一位编辑先看。那位编辑初审后,他又一口气看完,认为,人物非常可爱可颂,是一曲严峻的乡村牧歌。决定留古华在京改稿。龙就初稿中黎满庚这个人物形象提出再雕塑的建设性意见,在故事情节安排上也提出商榷,并建议改书名为《芙蓉镇》。该书出版后,古华感激地记述了这段事;"使我十分惊讶和感动的是:在短短的十天时间里,竟有三位编辑同志读了我的半成品,并作出初步的判断、肯定,说这是'土的生活,洋的写法',对其中的个别人物和情节结构提出修改意见,而且决定我留下来改稿。"《芙蓉镇》被公认为新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1981年,龙世辉任《当代》文学杂志编辑部副主任。该刊物于1979年创刊,历期作品平凡,发行量日益下降。他莅任后,亲自组稿、编稿、发稿,在《当代》先后刊登的中篇小说《宿愿》、《这一家人》、《威风乡人》,、《马班长闲话》、《白莲湖》等等,都是他发现并加工的。《当代》终于被誉为大型文艺刊物"四大名旦"中的"正旦",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和有关部门的表扬。
  龙世辉从事文学编辑工作27年,主要是在人民出版社和作家出版社度过的,经他组织、编辑或提供编辑意见的稿件就有200部(集)以上。他还利用业余时间写作文学评论65篇、小说散文22篇、寓言100余则,1988年获全国优秀寓言奖第一名,不少作品分别选入(新时期寓言选》、《当代寓言百家》。1990年6月出版《龙世辉寓言集》,老作家楼适夷评价说;"精致的册子,奇巧的智慧,风趣的幽默,寓义亦寓情,是文也是诗。"1991罕8月18日,龙世辉因患癌症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葬八宝山。中国作家出版社发表《龙世辉同志生平》,赞他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杰出的文学编辑家……一生心胸坦荡,光明磊落,严于律己,真诚待人,热情助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管:武冈市人民政府   
主办:武冈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武冈市人民政府信息中心   联系方式:0739-4228019   网站地图
湘ICP备13005897号   公安备案编号:湘公网安备43058102000008号   网站标识码:4305810010
|
12345-5
武冈市市民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