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福地武冈 > 印象武冈 > 文化武冈
文化武冈

以古城为主的历史王城文化。

武冈处资水上游、雪峰山脉与越城岭交汇的V型地带南段,古称“武冈蛮”地,西与南有“五溪蛮”“西原蛮”“桂州蛮”聚居,东北通衢于邵阳、长沙,历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湘桂门户、黔巫要地、三省通衢之称。有多条古道通向四方,是湘西南的地理中心、通商要道、物资集散地

武冈沿袭“县、侯国、军、路、府、州、王城、皇城、州、县”至“市”为一座拥有2200余年历史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主要有武陵井、凌云塔、法相岩、古城墙宣风楼文庙大炮台四季岩古文化遗址同保山云山木瓜桥、浪石古民居、双峰禅院丰富历史文化遗存。古城区大王城、小王城和外城城郭至今基本保存完好城内的古建筑风格独特,其中武冈城墙是中国石头城墙的典范素有“武冈城墙盖天下”美誉。

独特的王城聚集了屈原陶侃柳公绰王昌龄柳宗元王安石陈与义等大量历代名流或留足迹,或飘墨香宋高宗题“云山七十一峰风云变幻”、宋理宗手书“宣风雪霁”,文天祥撰《武冈军学奎文阁记》,其他如盛弘之、郦道元、韩愈、欧阳修、黄庭坚、王世贞、欧阳玄、王夫之、何绍基、王闿运、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晏阳初、周谷城、艾青等等巨匠,无不为历史王城留下熠熠生辉文化瑰宝

以佛教为主的宗教文化。

特定的地理位置,三教九流在此汇聚,武冈古道释儒交融。世传同保山是春秋道学家范蠡之女隐身成仙之地,后建有古仙院。云山是道家第六十九福地仙人卢生治之”,原有“卢侯二仙祠”。宋代建观音阁、云峰阁等,“藏御书于其中”。南北朝时武冈有天宁寺。唐代云山有制止寺,宋宁宗嘉定十二年(1219)改建为胜力寺。元代寺毁。明成化五年(1469)复修,“为郡伟观”。很多大和尚,如无涯、燕居等到此讲经,僧众多达500余人,香客不绝于道。此外还有法相寺、紫府寺、洪觉寺等众多寺庙。

自卢、侯二生来到武冈云山之后,不仅武冈云山和隆回望云山道脉源远流长,整个邵阳也成为道教昌盛之地。宋末元初,武冈人李道纯,精研道意,广授门人,融南北二宗丹法为一体,被称为“中派丹法之祖”。清朝重佛抑道,全国各地道教地位低落,但在邵阳仍呈发展之势。据《续修道教宗教谱》载:邵阳共建道观108座。

改革开放以来,武冈各地大小寺院、庙宇相继恢复,民间广泛流行以佛教为主儒释道融合发展的祈福节、浴佛节、放生节、乌饭节等宗教文化活动。

以武冈丝弦为主的乡土民俗文化。

武冈的音乐、舞蹈、曲艺、戏剧等民间文化艺术形式多样,在群众中流传广泛,形成了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武冈丝弦为主的特色乡土民俗文化。

歌调平腔山歌开荒锣鼓歌民歌朝香歌音乐以锣鼓唢呐等民间乐器、以及劳动号子为主要形式。民间舞蹈以石羊走马灯舞狮、舞龙为主,其它还有蚌壳舞、洒扇舞、纸船舞、高脚舞、宗教歌舞、板凳龙等。曲艺、说唱有呤呤锣渔鼓莲花闹等,曲调有原始的民间小调、阳戏、丝弦花鼓曲调等,戏剧阳戏木偶戏祁阳戏板凳戏丝弦戏等。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武冈市文化馆非遗保护中心和武冈丝弦传承人邓星艾等老艺人的传承发展,创作出了《武冈是个好地方》《武冈美食喷喷香》等经典优秀作品,推动了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民俗文化发展。如今,武冈丝弦、七星锣鼓、舞狮、滩里水龙灯、司马冲鹅颈龙、石羊走马灯等民俗文化活动方兴未艾。

以卤菜为主的传统美食文化。

在武冈,正宗宴席有八大八小、四冷四热,指的正席上的八个大菜、八个小菜,四个冷碟、四个热炒,完美诠释了武冈千年王城饮食文化底蕴。以王城家宴和武冈铜鹅全席及血浆鸭、米粉、米花、空饼、花糕等武冈特色美食及盛行在楼馆之间的武冈丝弦等传统民间艺术相结合,构成独具魅力的武冈饮食文化。武冈铜鹅肉质鲜嫩,享有“世之名鹅”的美誉;2007年元月,武冈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冠名为“中国卤菜之都”。

去粗取精,博采众长,武冈卤菜制作技艺是在南、北卤菜以及“红、黄、白”三卤的基础之上发展而成,是中国传统药卤技艺的杰出代表。如今可以确考的武冈卤菜产生的最早时间可追溯至清代前期。经过数百年的发展,武冈卤菜制作技艺已经形成多特色制法,卤制产品有近10个系列、100多个品种。

武冈卤菜不添加任何防腐剂,口感鲜美、色香味佳,采用20多味纯天然中草药入卤,形成了独特的手工制作技艺,武冈卤菜制作术于2008年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新世纪以来,武冈政府高度重视武冈卤菜和铜鹅产业的发展,历届美食节均以武冈卤菜和铜鹅为主题,深化了卤菜、铜鹅文化内涵,提升了卤菜、铜鹅的文化价值2018年9月,中国烹饪协会正式发布了34个地域菜系340道经典名菜、273席主题名宴代表作。湖南此次共有10道经典名菜、10大主题名宴上榜《武冈铜鹅宴》列入“中国菜”大家庭范畴。武冈铜鹅全席系武冈餐饮行业最新最高水准代表作,是武冈市餐饮协会一致大力推广的武冈地域品牌菜系,随着武冈这颗湘西南中心城市之星的冉冉升起以卤豆腐、卤铜鹅为特色品类的武冈卤菜,成为中国向世界传达民间传统饮食文化,表述传统药卤技艺的闪亮符号

以黄埔文化为主革命老区红色文化。

1938年,南京、南昌相继沦陷,日军大举进逼武汉。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二分校被迫南迁武冈。武冈中山堂是李明灏将军专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建,成为黄埔军校第二分校在武冈弥足珍贵的历史见证,2004年10月被评定为湖南百景之一,2013年,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8年,与之应运而生的武冈市黄埔同学会升级为黄埔文化研究会,助推以黄埔文化为主的武冈革命老区红色文化快速发展。

武冈革命历史纪念馆共分为四个展厅,从“工农运动的兴起”“扑不灭的星火”“抗战中的武冈”“黎明前决战”“武冈换新天”五个方面,详实记录了1919年至1956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武冈人民为推翻“三座大山”前赴后继、浴血奋战、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和古城革命斗争史实。1994年7月,武冈市被湖南省认定为革命老根据地;2002年,中共武冈市委党校、武冈市行政学院将其确立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2016年12月,武警湖南省总队将其确立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2020年6月9日晋级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武冈红色记忆馆创办于2019年冬,坐落于武冈市荷塘村都梁文化产业园内,展览馆总占地面积18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80平方米。展区分为铁皮画区、宣传画区、木刻画区、老照片区、像章区、剪纸区、刺绣区、综合区、红色电影院十个部分,共有展品4500余件。丰富的种类和庞大的藏品数量,在国内尚属罕见。该馆生动地再现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奋斗历程,红色文化是新中国的根和魂,激励我们继续勇往直前。2020年6月,武冈红色记忆纪念馆被湖南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公布为湖南青少年红色教育基地。

武冈烈士陵园位于邓元泰镇天心村赵家岭,项目占地19.048亩,投资1080万元,于2016年开工建设,2018年建成。园内建设革命烈士纪念碑1座,单体烈士墓102座及其他配套设施。该陵园为武冈市提供一个上规模的祭祀革命烈士场所,对加强零散烈士纪念设施建设管理保护、弘扬烈士精神,教育培养下一代,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930年12月23日,邓小平等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4000余名战士,从绥宁进入武冈,当晚露宿木瓜桥。木瓜桥被当地人称为”红军桥”,是红七军途径武冈的历史见证;而萝卜眼里长铜钱的故事,更是中国共产党人为老百姓谋幸福,体恤劳苦大众、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初心所在。

还有中共武冈特别支部旧址、武冈思思学校旧址--武冈文庙,中共武冈特别区委旧址--福培庵,红七军攻城指挥部旧址--三里亭之兴隆庙,著名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创办的武冈师范学校旧址及其校内的艾青亭、凌云塔,荆竹回马山抗战英雄纪念碑,扶冲抗日战争纪念广场、龙田马鞍村的解放武冈117师临时收容所--白公庙等丰富的红色记忆遗址,让武冈这块热土焕发出熠熠生辉的红色文化光彩。

2020年4月我市地约400亩,投资约2.3亿元国防教育基地工开建,规划新建综合馆、体验模拟区、战地军营、古代军事馆、近现代战争区、服务配套设施等。项目建成后,对普及全民国防安全教育知识,加快繁荣我市红色文化旅游、教育事业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有利于加快临空经济片区发展。

主管:武冈市人民政府   
主办:武冈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武冈市人民政府信息中心   联系方式:0739-4228019   网站地图
湘ICP备13005897号   公安备案编号:湘公网安备43058102000008号   网站标识码:4305810010
|
12345-5
武冈市市民服务热线